甲乙双方本着公正、平等的原则共同签署本协议内容。(注:甲方:注册客户公司,乙方:海外仓即我司)
一、海外仓货物基础服务条款
1. 货物入库服务
甲方入库货物必须为非限制产品类型(限制产品指假货、仿牌货、禁寄品、限寄品)。在准备好入库前需按要求将货物清单录入海外仓系统,并提交相应的入库申请,在审核通过后方可寄出货物到仓库进行入库,仓库将在接收到货物后进行清点入库。若未经同意私自寄货到仓库,仓库保留对所收到货物不予入库并保留对该货物处理的权利,同时若因此产生其它问题需甲方负全责。
2. 订单出库服务
若甲方在乙方仓库有库存,可在系统出库订单新增订单提交给仓库进行出库处理。乙方仓库将按用户出库订单要求在订单提交后按时出库。
二、海外仓入库及订单处理时效条款
1. 货物入库处理时效
若无不可抗力情况下,美国海外仓将在接收到货物后根据入库SKU数量级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入库更新库存。若清点入库SKU数量有误需甲方协商处理入库的则入库时间由沟通结果而定。
2. 订单出库时效
若无不可抗力情况下,美国海外仓在下单后24小时内系统提供跟踪号,1个工作日内货物移交到承运商。
三 、退件接收服务
1. 退件申请及要求
甲方退货入库货物必须为非限制产品类型(限制产品指假货、仿牌货、禁寄品、限寄品)。在准备退货前需按要求将货物清单录入海外仓退件系统并注明货物处理方式,若未经同意私自寄货到仓库,仓库保留对所收到货物不予入库并保留对该货物处理的权利。
2. 退件处理
为不影响退件处理时效,退件货物退出后请及时在乙方系统填入相应的退件运单号码。如是因退件运单号码输入不及时而影响退件处理时效,我司不负责。退到乙方仓库的货物,甲方须在2个月内处理完毕,2个月后乙方有权自行处理这些退件货物.
四、邮包处理发货异常处理条款
1. 仓库内部丢失
甲方货物在乙方仓库保管及处理期间如果发生丢失,乙方将承担赔偿责任。责任金额根据甲方提供的实际采购成本为基础双方协商赔偿。单个邮包最大赔偿金额不超过100 美元。
2. 快递承运公司或邮局丢失
邮包从乙方仓库发出后,速递公司或邮局会提供相关的交接凭证或者跟踪号。如果邮包丢失,赔偿责任在于速递公司或邮局。乙方将协助客户向速递公司或邮局索赔,索赔额度根据有关速递公司或邮局的赔偿规定执行。
3. 由于乙方仓库操作原因邮包发错
如因乙方仓库操作原因邮包发错,乙方承担由此产生的额外费用,并负责索回发错的邮包,索回邮包客户需要提供一定协助帮助索要货物,若索回失败,乙方按货物的成本价值赔偿客户损失。
4. 假货、仿牌货、禁寄品、限寄品等邮包处理条款
甲方包裹内不得夹寄现金、易燃、易爆、易碎物品,涉及到版权,知识产权的物品,违法物品,以及航空公司和法律规定的禁运物品,乙方将不予运输和仓储。对客户违反上述禁止寄运规定所造成的一切损失,乙方将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果因为此上述原因造成乙方相关的经济损失,乙方有权扣留货物来抵扣相关损失或经双方协商其它方式赔偿损失。
5. 邮包收件人地址有误处理条款
如因甲方原因,包括导入错误的无效的收件地址,乙方未检查出错误导致邮包寄出后无法送达,乙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6. 甲方发货的邮包总数量与总重量与入库发货清单不符
乙方收到甲方入库货物后,如发现入库货物与提交的入库清单数量不符合,将会告知甲方,如甲方同意以乙方的数据为准后入库;如甲方不接受乙方的数据,则需待甲方与乙方协商后方可处理。
五、海外仓服务费用与结算
1. 乙方提供明确详细的海外仓费用报价表给予甲方,并严格按照报价表执行,若有价格调整,需提前通知甲方。
2. 甲方需及时支付产生的账单费用,否则乙方有权停止继续为甲方服务,若甲方不按时支付,乙方保留对甲方在仓货物自行处理的权利。
3. 关于退件费用支付方式:甲方同意乙方提出的预存保证金1000RMB,且甲方同意乙方提出的每批业务发生后付清实际产生的费用后方可货方式。另:如有仓储费则按实际产生的时间支付。
六、保密条款
双方因本协议而知悉对方营业上的机密、情报、计划、产品等相关资料,双方均有保密的义务,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不得向第三方泄漏或作本协议以外的用途,否则应当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经济损失。
在合作期给予甲方的奖励政策或合作方式,甲方都不得向第三方泄漏。
除本协议规定之外,未经对方事先同意,不得擅自使用、复制对方的商标、标志、商业信息、技术及其他资料。 双方的保密义务不因本协议终止而解除。
七、不可抗力
“不可抗力”是指所有超出本协议双方合理控制范围的事件,该事件因不可预见,或虽然可以预见,但通过合理努力无法阻止或避免其发生,且这类事件发生于本协议签字之后,并且阻止任何一方全部或部分履行本协议。
如果不可抗力事件致使该方未能全部履行其在本协议项下的义务,双方应立即相互协商以找出合理解决办法并应尽所有合理的努力尽可能地减小不可抗力的后果。
八、争议的解决与适用法律
如双方在本协议履行中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达不成一致时,任何一方均可向公司所地法院提起诉讼。